問題描述:
CSiBridge中定義好橋梁的各個構件,進行橋梁對象組裝時,橋墩高度、支座位置、以及蓋梁的標高是如何確定的,這些參數(shù)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?
解答:
CSiBridge中,主梁依據(jù)布局線的形式布置。首先依據(jù)布局線,可以確定各位置處橋梁頂面的標高。各位置處橋梁頂面=橋梁起始位置標高+縱坡×相對距離。當布局線的縱坡為0時,橋梁頂面的標高為一定值,即為橋梁起始位置的初始標高。
這里以一個縱坡為0,梁頂標高為0的箱梁模型說明軟件中各個位置標高的確定(此處僅為區(qū)分各個坐標點的標高,不考慮該橋梁的合理性)。該箱梁模型的梁高為1.5m,底板厚度0.3m。蓋梁高為1.2m,蓋梁與主梁之間設有0.3m高的滑動支座。其各個構件的布置形式如下圖所示。

組裝橋?qū)ο蠖x橋墩信息時,用戶需要填入【蓋梁頂面標高】以確定下部結構的位置,另外還要輸入【支座頂面標高】以確定支座的位置,輸入坐標高度均為全局Z軸坐標高度。
依據(jù)該橋梁的幾何信息,我們可以確定支座頂面標高和主梁底面標高相同,因此支座頂面標高為-1.5m。支座高度為0.3m,由此可以推測出蓋梁頂面標高為-1.8m。而蓋梁總高度為1.2m,橋墩頂與蓋梁的中心線高度平齊,因此橋墩頂面標高為-2.4m。由此即可確定各個構件的坐標高度。橋臺高度的定義方式和橋墩類似,這里不做重復介紹。
需 要 注 意 的 是:
1. 主梁和支座之間軟件是通過剛性連接來約束的,如上圖中的BFIXSS-1。而該剛性連接的鋼臂長度與上部結構的尺寸有關。對于該箱梁模型,鋼壁的長度為底板厚度1/2,即為0.15m長;
2. 支座是通過帶有一定長度的連接單元來模擬的,如上圖中的Roller-1。支座并非直接和蓋梁的上頂面相連接,而是和蓋梁的中心線相連接,因此整個連接單元的長度=支座高度+1/2蓋梁的梁高,這里應該為0.9m長。點擊該連接單元,在屬性中即可查看該單元的長度。
3. 在【構件】選項卡定義橋墩高度時,定義的橋段高度是從墩底到墩頂?shù)母叨?,而橋墩墩頂有一部分是伸入了蓋梁當中。因此,在輸入橋墩高度時,需要考慮蓋梁的高度。如本模型中,定義的橋墩高度為10m,而蓋梁高度為1.2m,那么扣除蓋梁高度后,橋墩的凈高度為10-1.2/2=9.4m。